在辉瑞、艾伯维的“豪赌”失败之后,礼来成为了新入局押注PTK7 ADC的MNC。
近日,礼来在ClinicalTrials网站登记了PTK7 ADC LY4175408的首个临床1期试验,拟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肺癌、子宫内膜癌以及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
此举也表明MNC依然对PTK7这一“起死回生”靶点的保持高度关注,并逐步重拾信心,推动更具创新性的ADC药物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回到当前竞争格局来看,国内Biotech公司,如科伦博泰、麦科思生物、百奥赛图、普方生物(被Genmab收购)在PTK7 ADC领域占据着显著的研发主导地位,成为全球PTK7 ADC研发的主力,并且在2024年诞生了多笔出海交易。
展开剩余84%可见,随着礼来的入局,在研ADC的临床初步验证,以及在多靶点、payload等方面的差异化创新,未来PTK7 ADC领域极有可能诞生更大规模的交易,尤其是来自MNC的BD合作或收购。
01
PTK7:ADC新靶点起死回生
PTK7(protein tyrosine kinase 7),最初鉴定为在结肠癌细胞中上调的基因,并因此也命名为结肠癌激酶4(CCK-4),它是一种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RPTK)样分子,是催化缺陷的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家族的成员,并且在多种肿瘤中有上调。同时,PTK7在非典型(也称Wnt/平面细胞极性信号转导)和典型Wnt信号转导通路中可作为一种共受体发挥功能,在Wnt信号传导中有多种作用模式。
已有研究表明,PTK7在正常上皮、内皮和造血组织中普遍低水平表达,在大多数正常组织中保持阴性,但PTK7在多种上皮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肺癌、食道癌等),肉瘤以及血液癌症中过表达。
这一表达特性,也使得PTK7成为了ADC的潜力开发靶点。
辉瑞是最早开始押注PTK7的MNC,在2016年1月与Stemcentrx达成合作,共同开发FIC产品Cofetuzumab Pelidotin,几个月后,艾伯维以58亿美元收购了Stemcentrx,于是,辉瑞和艾伯维便开始携手探索PTK7 ADC。
但可惜的是,在长达8年的探索以后,艾伯维率先放弃了Cofetuzumab Pelidotin,紧接着辉瑞也宣布终止该FIC ADC的开发。
从后视镜视角来看,两家MNC同时放弃Cofetuzumab Pelidotin,关键问题在于疗效。
从Cofetuzumab Pelidotin在2023 ESMO上释放的1b期初步数据来看,56位可评估的NSCLC患者总体ORR仅有19.6%,不及预期,两家MNC果断放弃也是情理之中。
但考虑到非鳞状EGFR野生型亚组的ORR为30%,虽然也不够亮眼,但也为这一靶点后来的ADC研发“起死回生”埋下了一定的希望。
随着国内ADC研发的竞争不断加剧,也有biotech开始将目光锁定在了PTK7这一一度已经失败的ADC靶点上,在新一代ADC技术平台的加持下,国内药业已经成为了PTK7 ADC浪潮中,不可忽视的后浪。
02
国内药企领跑
科伦博泰率先启动2期
国内药企正在不断向上突破。
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包括礼来的LY4175408在内,共有4款PTK7 ADC处于临床阶段,其中科伦博泰的SKB-518已经率先启动2期临床,进度领先,紧随其后的普方生物(已被Genmab收购)的PR0-1107,处于临床1/2期,以及普众发现的MTX-13,处于临床1期。
科伦博泰,SKB-518
SKB-518基于科伦OptiDC™平台开发,采用GGFG-Dxd连接子-载荷(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取代早期毒素策略,有望提升治疗窗口。
近期,科伦博泰在ClinicalTrials上登记了SKB-518的首个临床2期研究,拟用于一线治疗失败的NSCLC和SCLC的治疗。另外,SKB-518联合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加或不加化疗用于肺癌治疗的临床研究也已经获得了CDE的临床默示许可。
值得一提的是,SKB-518是全球首个启动2期临床研究的PTK7 ADC,未来随着临床数据的释放,SKB-518或许会成为下一个MNC青睐的目标。
普方生物,PR0-1107
PRO1107是基于普方生物自主研发的新型亲水性载荷连接子LD343技术平台的ADC药物,有效载荷为MMAE,DAR为8。
普方生物此前公布的临床前数据,PRO-1107与艾伯维/辉瑞的Cofetuzumab pelidotin临床前头对头研究数据显示,PRO-1107在抗肿瘤活性和耐受性上优于Cofetuzumab pelidotin,并且还具有旁观者效应。
普方生物在2024年初启动了PR0-1107的临床1/2期研究,拟用于卵巢癌、子宫内膜癌、三阴性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胃食管癌和尿路上皮癌等实体瘤的治疗。
普众发现,MTX-13
MTX-13的抗体部分为Ab13,有效载荷为依喜替康,通过T1000偶联。
2023年10月,普众发现在Mol Cancer Ther.发表了PTK7 ADC药物MTX-13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MTX-13表现出PTK7特异性的细胞结合、有效的内化和体外释放,通过DNA损伤和凋亡诱导引起细胞毒性活性,并具有强烈的旁观者杀伤作用。
MTX-13的海外权益已经授权给了Day One Biopharmaceuticals,总金额高达12亿美元。
目前,MTX-13已经启动了临床1期研究,拟用于卵巢癌、食管鳞状细胞癌、三阴性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胃/胃食管交界处腺癌、宫颈鳞状细胞癌、子宫内膜癌等实体瘤的治疗。
在以上处于临床阶段的PTK7单抗ADC之外,百奥赛图提前布局了多款双靶点ADC,其中PTK7/B7H3双靶点ADC药物BCG034已经授权给IDEAY,此外还有PTK7/EGFR、PTK7/TROP2等两款双靶点ADC处于临床前阶段。
目前处于临床活跃阶段的PTK7 ADC还尚未公布临床数据,但已经有多款药物达成了交易,可见随着技术平台的升级,业内十分看好PTK7 ADC的潜力。
未来1-2年,随着早期临床数据的读出,以及双靶点ADC进入临床,PTK7靶点有望进一步验证其治疗实体瘤的潜力配资知名股票配资门户,并可能催生新一轮交易。
发布于:浙江省股王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